纵观当下显示产业,在产业创新、结构升级和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显示技术经历过数次创新变革,已由LCD取代CRT时代,转向OLED作为行业焦点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被深度开发应用。而从消费层面来讲,人们对美、真实、细节和所想即所得的无止境追求也成为显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历次显示技术进步的过程中,8K超高清是最贴合人们追求真实世界视觉体验的,以8K为代表的超高清显示是继数字化、智能化、高清化之后新一轮重大技术变革。”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郝亚斌如此表示。
8K能带来什么?
今年3月1日,工信部、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台联合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坚持“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并提出2022年8K电视终端销量占电视总销量的比例超过5%,以及开展北京冬奥会赛事节目8K直播试验等一系列行动目标。
经过多月以来的发展推动,从目前终端市场看,根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调查研究,4K产品占比已经超过70%,尤其是55英寸以上大尺寸,已经100%为4K产品。同时,我国正在密集布局超高10代线,今年共有2条10代线量产、明年还将有4条10代线即将量产。届时,75英寸8K超高清面板供应会非常充足。基于此,郝亚斌认为,在终端产业来看应该是“普及4K、推广8K”更为贴切。“今年以来,8K进入市场的进程明显加快,以推动8K等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作为突破口,既顺应了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也是5G商用部署的重要场景和驱动力,同时也将带动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深刻变革,是视像行业和彩电行业实现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发展机遇。大力推广发展8K已成业界的共识,2019年无疑将是‘8K真正的元年’,8K时代已经来临。”
而作为一个全新生态,业界对8K的普遍认知多为“尺寸越来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显示清晰度越来越强”等。显示行业的大趋势就是要把更高的分辨率、更大的尺寸结合起来给用户带来更加好的体验,同时带动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向前发展。“2013年,4K开始进入到行业的发展,并逐渐进入到家庭,电视尺寸也达到了40寸;2019年,预计中国市场显示尺寸会达到51寸,8K也会逐步进入到家庭,在未来的5年,整个尺寸还会进一步去扩大。在此过程中,8K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高。相信到2025年,8K产品的渗透率将达到59%。”
尺寸之外,8K也将推进显示行业的升级。包括显示面板,8K的分辨率是4K的4倍,2K的16倍,会把120Hz逐渐变成产品的标配,还包括传输的通道等,这时候5G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这里面也包括内容的制作,有人工智能,有8K等很多的新技术,将会在影视公司等多个媒体的内容制作下进一步丰富8K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从内容到整机的产业链。
8K还缺少什么?
正如上述所说,8K的技术并非只是8K独身前来,它携一大波新的技术融合变革,给人们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走向全场景智能时代的机遇。那么,能够带来诸多可能的现阶段8K技术还缺些什么呢?
“目前来讲,8K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标准的问题。”目前行业还没有一个完整的8K标准,所以不管从显示还是画质的处理、亦或是从内容的编解码、传输等所有的通道当中,都没有完整的一套标准。“所以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的一些产品,可能需要接好几个HDR进去,才能显示出完整的8K影像,甚至还有一些产品即使接入都不一定能够达到真正的8K显示效果,只是占了其中一部分。” 希望通过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来推动建立8K整个产业标准,共同通过行业的标准规范,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能够享受到真正高质量8K影像的产品和服务。
8K迎来的挑战,除了亟需统一标准之外,用户体验也是需要重视的一大问题。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院长刘谦便提到,现在厂家从产品的质量、精度等方面确实在追求完美、追求极限,方向确实是好。“但我觉得,是不是更多考虑一下用户体验?”因为8K呈现在终端最终是人来看。而随着像素越来越高,像素点也越来越小,实际上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人们最佳观赏距离越来越近了。“我们现在是不是要一味增加像素?我觉得像素到达一定极限就够了,不是说越小越好,集成电路不是让人来看的,是功能性的。而我们的显示是最终要有用户体验的,也因此你的8K产品设计要跟观赏的距离相贴切,要跟用户实际体验感受相结合来推动创新。”
此外,在8K方面,行业普遍面临着片源相对比较匮乏的现实情况,而面对内容制作领域所带来的全新的挑战,人才培养就成为迫于眉睫之事。行动计划提出,要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超高清视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端、复合型领军人才。鼓励产学研合作,支持高等学校加强超高清视频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引导职业学校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