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三星、LG发布有限度柔性手机不同,近段时间不断曝光的三星、苹果配备柔性显示屏可反复折叠手机即将商品化的新闻,却是真正的让中国的整个消费类电子制造业莫名的紧张起来,某些程度上已经上升到了产业战略阶段。
此前,不管柔性OLED是如何的改变手机的外观设计形态,如果只是简单的实现柔性显示,再用3D固定曲率的盖板保护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形变的结构件应用在手机上,对国产手机的冲击其实并不太大。因为你其它的功能件和结构件还是依赖传统的相关手机产业链企业来完成。
但让中国的整个消费类电子制造业莫名紧张的是,如果可反复折叠的手机再往上突破,成为那种整个手机都能随意折叠的新型移动终端计算机器的话,那么改变的不仅仅会是各种结构材料,还有与之相应的交互方式。
“这确实是未来中国整个手机制造业产业需要警醒的问题,苹果用一块触摸屏,不但改定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还能过这种新型的交互方式延伸到其它电子产品和生产力工具电脑领域。这种改变不但彻底的让人们的生活与交流方式脱离了原来的传统手段,催生了新型的移动互联网经济,也同时让与手机制造业相关的很多企业因为这个改变而失去生存空间,被行业清洗掉。”有资深的手机从业人员也对手机报在线表达了同术的担忧。
他表示,苹果在结构件上的每一次改变,对于被取代的结构件加工行业来说,几乎都是一次灭顶之灾。“触控屏取代按键,让很多原来生产按键的企业消失;金属机壳取代塑料机壳,让很多塑胶件加工企业和塑胶机械设备厂商轰然倒下等等,都有过类似的先例。如果苹果真正的突破电子产品柔性化,那手机全行业与结构件相关的企业,以及被新交互方式冲击的功能件相关企业,也同样会遭遇到与按键生产企业和塑胶件加工企业相似的命运。”
中国在整个消费类电子制造来的产业链里面,承担最多的就是这些结构件的生产与制造,而技术稍微复杂的功能器件,中国的生产企业仍然属于短板,多数需要进口。因此至于外国品牌在柔性电子产品上的突破,最终造成的影响会有多大,他认为就连生产效率最高的富士康仅仅为了组装苹果手机,就动用了七、八十万的员工,而国产手机加起来的出货量是它的两倍,再有一、两百万的员工组装手机一点都不奇怪,如果中国没有掌握柔性电子产品的加工技术的话,行业崩塌,甚至大规模的失业潮在所难免。
“如果按以往的经验,一个组装工人的后面,太约需要五到十个产业工人的产出来配套的话,中国不掌握柔性电子产品的加工技术,至少影响千万级别的产业工人失去工作机会。而且这种影响会与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加速所带来的制造业回迁一起,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从技术上来讲,完全有可能真正实现电子产品柔性化的未来发展趁势,手机报在线对现在行业集中资源力保柔性OLED的产能部署同样持十分肯定的态度,手机报在线除了积极的在行业中普及与固定曲率过渡产品配套的3D盖板玻璃先进产能与相关资讯外,同时也对国际上相关的柔性电子产品研发进度持续跟踪。
“OLED显示屏的柔性化难题,不仅仅三星、LG已经完全掌握,其它的面板厂商在这方面同样都有很多的实验积累。实际上很多的工艺都已经被设备制造商固化的设备的加工工艺参数中,相比器件柔性化的难题来,行业更关注仍然是难题更高的OLED显示效率和效果两个终极需要克服的命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全球有经济实力的面板企业都在疯狂扩产OLED面板产能,就已经证明规模量产柔性OLED显示器件来满足庞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没有什么大的技术门槛了。
而在实现电子产品柔性化方面,从目前看来,行业普遍认为至少在手机领域,要实现由原来三星、LG的有限度弯曲手机,过渡到可弯折手机是很容易实现的。 首先,柔性OLED显示器件弯折次数的突破,至少说明显示与触摸两个功能是完全能够实现柔性化;其次,如果采用内折式设计,工作面在非操作状态是隐藏在机壳里面的话,现有商品化的3H表面硬度柔性保护层材料,稍做改进也可以满足高清显示分辨要求;至于柔性线路板FPC更是成熟的产品,比柔性OLED显示器件更容易实现可折叠功能。
“至于保护外壳,除了传统的PI、PE、PU等塑胶类柔性材料都能胜任外,之前苹果一直在积累FPC贴合在不锈钢薄片上的经验,也有行业内从业人员参照苹果的做法,把柔性OLED显示屏贴合在不锈钢薄片上,成功实现的小曲率重复弯折,以及解决掉了耐冲击变形等难题,同样可以做为成熟的高强度保护外壳应用。”有资深的手机结构设计人员对手机报在线表示。
“实现产品电子柔性化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体积可以缩小的功能件进行集成化,这个相信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要实现不难;另一个就是体积不能缩小,有时反而会需要扩大的器件,特别是显示屏,要实现柔性化的难度比较大,而这里面最难突破的,就是显示器表面的透明防护材料。”行业资深材料研发人员对手机报在线表示。
据手机报在线了解,透明防护材料要实现柔性化,表面硬度就不能大于3H,但是3H的表面材料硬度肯定容易划伤,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行业二、三十年了。从供应链传来的消息称,行业实用的柔性透明光学材料里面,基材都无外乎是PI、PET、PU、丙烯类与硅胶类材料等等。
目前在材料方面研发比较深入的都是日本和韩国企业,它们除了改进传统的光学膜外,正开研发透明的PI膜材,并做表面可修复的PU材料层,以图解决掉透明显示器件的防护材料难题。
不过中国的材料企业目前也没有放松这方面的研发,有国内资深的胶水材料专家对手机报表示,他们正在从另外一条路径来试图突破柔性材料难题。他表示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以胶水涂布工艺来尝试生产柔性透明材料。其研发方向是通过设计新型的PI、PET、PU、丙烯类与硅胶类等材料分子链,通过混和工艺来实现柔性材料的性能突破。
“理论上,除了提供合理柔性外,通过组装合适分子链长度的各种基料,能让材料本身的内聚强度达到柔性显示器件最小的支撑强度与搞拉伸强度外,其表面可修复损伤的深度和速度,完全能满足到日常生活中正常使用时,显示2K超高清的需求。”他对这种新型的生产工艺前途还是比较有信心。
“与国外一些企业已经积累了海量不同的分子链长度材料的配方与性能配对数据不同,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积累还是相对薄弱。而每设计一种不同分子链长度的材料,并把它生产出来,对其进行综合光学性能与结构性能测试,就需要庞大的资金。而要找到真正合适光学性能和结构性能的单一材料配方,更是需要成千上万次的测试,因此,没有海量的资金无条件的支持的话,基本上没办法完成,何况还要再进行不同材料的组合测试。”他认为在国内要实现柔性材料的突破,现在的关键是投入成本实在过于庞大。
“从应用层面上来说,中国学术原理上的研究基本上能够应付到消费类电子柔性化的行业需求,但从实际的材料基础配方、性能测试数据积累、生产工艺突破方面,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差距还是很大。”他认为现在中国也正在加大对基础材料研究的投入,以图缩短与国外同行在时间经验积累上的差距。但仍然希望行业能像当前集中资源突破柔性显示器件一样,来支持对其它材料的核心技术突破。
“国外同行留给中国突破电子产品柔性化的时间不会超过五年,加上不到三、五年市场覆盖时间,因此电子产品柔性化趁势所带来的产业危机,留给中国的时间并不多,如何在这关键的几年内,解决掉包含手机在内的中国消费电子制造业危机,确实到了整个产业应该深刻思考的时候了。”